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專題討論上
SEMINAR (1) 
開課學期
96-1 
授課對象
哲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義正 
課號
Phl4997 
課程識別碼
104 40801 
班次
01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(9:10~10:00) 
上課地點
哲314 
備註
限已申請者選修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1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概述:
主題:論《易傳》「《易》與天地準」之說如何可能。
《易傳》中有所謂「《易》與天地準」之說,然而《易》如何能與天地準呢?學生認為這問題能從《易》作為卜筮之書的性質來展開討論,以「寂然感通」這讓卜筮能成左漸痍n條件來論證《易》與天地準。在討論卜筮理論之前,為避免被批評為迷信,當先在知識論上賦予討論卜筮所需的基礎。而證立卜筮理論的直接方式是對卜筮作理論的研究、並對其有效性作討論甚至實驗;間接的方式則是由對歷史上演《易》實例或記述作研究來作為感通理論的佐證。在藉由對卜筮原理的論證確立《易》在使用上能與天地準後,學生欲回歸《易》的起源問題,試提出《易》是由能寂然感通宇宙萬化體見其中之道的聖人所作之說法,並透過對《易傳》的詮釋開展制《易》的源初即與天地準的論述。
課程進度:
討論內容
1. 第一週到第六週:《周易本義》,宋.朱熹。(台北,大安,1999年初版)。
2. 第七週到第十二週:《宇宙全息統一論》,王存臻、嚴春友。(濟南,山東人民,1998年1月2版5刷)。
3. 第十三到第十八週:《東洋冥想的心理學¾¾從易經到禪》,榮格(C. G. Jung)著,楊儒賓譯。(北京,社會科學文獻,2000年初版)。
相關論文
a. 鄧立光,《象數易鏡原》(成都,巴蜀,1993)頁205-210,第五章〈象數易之哲理〉。
b. 鄧立光,〈從帛書易傳看孔子之易教及其象數〉。《周易研究》第21期(1994年第3期),頁20-29。
c. 王 浩,〈「感」•「象」•「數」 ¾¾《周易》經傳象數觀念的哲學人類學釋讀〉。《周易研究》第71期(2005年第3期),頁10-18。
d. 王新春,〈卜筮與《周易》〉。《周易研究》第62期(2003年第6期),頁26-35。
e. 鄭萬耕,〈易學中的整体思維方式〉。《周易研究》第26期(1995年第4期)頁62-70。
f. 趙繼明,〈安東尼及其《周易》心理學研究〉。《周易研究》第37期(1998年第3期),頁40-46。


 

課程目標
此一課程在指導學生針對已選定之主題,從事如何蒐集材料、分析、解讀,在到完成學士論文為目標。 
課程要求
課前閱讀,問題討論。兩週一次,每次二小時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1. 《無求備齋易經集成》,嚴靈峰輯。(台北,成文,1976臺一版)。
2. 《周易本義》,宋.朱熹。(台北,大安,1999年初版)。
3. 《周易帛書今注今譯》,張立文。(台北,台灣學生書局,1991年出版)。
4. 《易學哲學史》,朱伯崑。(台北,藍燈,1991年初版)。
5. 《周易研究》期刊。(山東,山東大學)。
6. 《周易研究論文集》第一、二輯。(北京,北京師範大學)。
7. 《國際易學研究》第一、三、四輯。(北京,華夏)。
8. 《象數易鏡原》,鄧立光。(成都,巴蜀,1993年出版)。
9. 《宇宙全息統一論》,王存臻、嚴春友。(濟南,山東人民,1998年1月2版5刷)。
10. 《東洋冥想的心理學¾¾從易經到禪》,榮格(C. G. Jung)著,楊儒賓譯。(北京,社會科學文獻,2000年初版)。
11. 《金枝:巫術與宗敎之硏究》,弗雷澤(J. G. Frazer)著,汪培基譯。(台北,桂冠,1991年初版)。
12. 《巫術的一般理論》,莫斯(M. Mauss)著,楊渝東等譯。(廣西,廣西師範大學,2007年初版)。
13. C. K. Anthony, The Philosophy of the I Ching. Anthony Publishing Company, 1981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討論 
50% 
 
2. 
論文撰寫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